设计是为人, 设计直到现在人们已渐渐地明白。而非产品或金钱,慢慢地明白了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而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示进去, 中国的外乡文化是什么?儒学文化、五千年的封建文化。赣州平面设计培训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民间有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这就是一种文化,现代设计在中国急需的养科。
中国目前的设计借鉴甚至剽窃西方的很多, 俗语说:根深才能叶茂。这只是一种盲目的拿来主义,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的设计观念,而无需从形式上去照搬,这种照搬只会越来越失却外乡自己的东西,跟着他人的步伐走。
这种接轨是要求有自己的东西, 一直鼓吹要和西方接轨甚至对话。外乡的文化内涵在里头,否则只是东施效颦,让他人赞美而已。
不只因为他有一流的设计意识和头脑, 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之所以走向胜利。也由于他设计中加入了许多很中国化的东西,如中国古钱币、水墨文化、儒家文化,很聪明,很懂得如何将浸淫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加入一些现代的调味剂呈现出来。就这样一步步地跨向了世纪一流平面设计大师的行列。
中国化的东西更能使人感到一份亲切, 另一方面。一份自豪,更有一种国人的设计文化。20世纪前的欧美,没有一个艺术家会在画布上留出这么大的空白,然而,保守的中国画家们都把这片空白看作让人发挥想象的依据,中国的哲学就是强凋的万物变化不定。每当我寻找这种契合点时,看到日本的设计作品,特别亲切,觉得自己找到找到有深刻理性的感性作品。古代日本是自然崇敬。一千年前文化借鉴中包括佛教、汉字书写体系和中国唐朝的艺术和建筑。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严肃又是诞,既有楚楚动人笼统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就是东西方交融,不正是要寻找的吗?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东方式的笼统。日本很多自称为大和民族的外乡文化其实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而中国当代的设计为什么还不及日本呢?这的确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但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作品自身的文化内涵, 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很多方面。如今的中国设计师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自身应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更能让人回味, 一直深信。让人感到一种深度,感觉到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
然而更重要是第四维:人性。 用一位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的话来结束本文吧: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 |